logo

项目案例项目案例

陕西周至国家级保护区全面完成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 王卫刚 樊怡帆 任喜全 蔡小录 记者 杨娜)2024年6月12日,随着最后一批300余份的植物标本移交至陕西周至国家级保护区自然教育基地植物标本馆,标志着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项目全面完成。

  该项目由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组织实施,于2023年7月真正开始启动,历时6个月,完成了周至自然保护区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形成了《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草种子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并累计交付植物、DNA及种子标本1060份。

  调查依照国家林草局及省市下发的有关技术规程,在借鉴西安市、其他县市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经验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编制《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项目实施方案》,明确普查工作内容、普查路线和工作要求,组建了涵盖林学、生态学、植物学、森林资源调查、林业“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有关专业人员参与的调查队伍,扎实开展了保护区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工作。

  本次调查,共完成调查样线km,调查有代表性的典型优良林分标准地7个、优良单株50株、古树6株,采集有效植物凭证标本620份、DNA标本379份、种子标本61份。通过一定的调查,形成了调查报告,更新了保护区植物名录。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记录植物种类由原来的141科552属1176种增长到147科613属1550种,记录国家重点保护(Ⅰ、Ⅱ级)植物30种,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32种。

  周至保护区通过此次普查,全面掌握了区内林草种类、数量、分布、生长情况及生长环境,进一步摸清了自然资源家底,充实了林草种植资源数据库,为保护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撑。

  据悉,林草种质资源是遗传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是林草遗传育种的基础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对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绿化、物种安全维护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